迪杰斯特拉(Dijkstra)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,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。
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(广度优先搜索思想),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。
(嗯,第一段是抄的,由于本人算法的基础比较薄弱,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大家理解本文)
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有权图,Dijkstra算法可以计算任意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
算法思路
- 指定一个节点,例如我们要计算 ‘A’ 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
- 引入两个集合(S、U),S集合包含已求出的最短路径的点(以及相应的最短长度),U集合包含未求出最短路径的点(以及A到该点的路径,注意 如上图所示,
A->C
由于没有直接相连 初始时为∞) - 初始化两个集合,S集合初始时 只有当前要计算的节点,
A->A = 0
,
U集合初始时为A->B = 4, A->C = ∞, A->D = 2, A->E = ∞
,敲黑板!!!接下来要进行核心两步骤了 - 从U集合中找出路径最短的点,加入S集合,例如
A->D = 2
- 更新U集合路径,
if ( 'D 到 B,C,E 的距离' + 'AD 距离' < 'A 到 B,C,E 的距离' )
则更新U - 循环执行 4、5 两步骤,直至遍历结束,得到A 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
算法图解
1.选定A节点并初始化,如上述步骤3所示
2.执行上述 4、5两步骤,找出U集合中路径最短的节点D 加入S集合,并根据条件 if ( 'D 到 B,C,E 的距离' + 'AD 距离' < 'A 到 B,C,E 的距离' )
来更新U集合
3.这时候 A->B, A->C
都为3,没关系。其实这时候他俩都是最短距离,如果从算法逻辑来讲的话,会先取到B点。而这个时候 if 条件变成了 if ( 'B 到 C,E 的距离' + 'AB 距离' < 'A 到 C,E 的距离' )
,如图所示这时候A->B
距离 其实为 A->D->B
- 思路就是这样,往后就是大同小异了
- 算法结束
代码实现
1 | public class Dijkstra { |